全国
专业选择 政策信息 时间日期 条件要求 方法流程

收起

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温病学

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第十五章(3)

发布时间: 2021-10-29

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第十五章(3)

一名词解释

1指津液耗伤而阳明腑实

2因素体阳气不足,或治疗中使用寒凉太过,湿邪塞化而导致肾阳受伤

3指湿热化燥,邪热劫烁肾阴而致肾阴不足。

4指湿温病邪久留,采精血正气亏耗衰微而深入阴分和血脉之中,并与淤滞之气血互结,胶困难解而致络脉凝淤,灵机不运。

5湿邪在表,未化热者为阴湿,已经化热者为阳湿。

6指里急窘迫欲便而坐久仍不得便。

7指由于中气亏损等原因,使脾失升运,胃失和降而出现吐泻交作。

8指部位而言,为人体之半表半里。薛雪指出“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

二填空题

1脉细如丝或绝卫外之阳暂亡湿热之邪仍结

2宜用辛开

3中上二焦

4肺虚肺实

5湿流下焦

6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阳明太阴

7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8在表肌肉

9辛泄佐清热

三选择题

四问答题

1《湿热病篇》的内容大要是

1)以论述湿热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证治为主,兼及与其有关的暑病,寒湿,下利等。

2)阐述湿热病的感邪途径和病变中心。湿热之邪主要从口鼻而入,其病变主要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3)指出湿热病有正局变局之不同。湿热病属太阴阳明者为正局。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多兼厥阴风木,故可见耳聋干呕,发痉发厥,此则为湿热之变局。

4)论述湿热病与温病,伤寒的区别。湿热病的表证乃太阴阳明之表,即四肢肌肉与胸中,所以湿热病初起必见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胸痞等脾胃病变,而伤寒为寒邪束表,表现为太阳表寒证。

5)以三焦和卫气营血相结合论述湿热之病机证治。

2《湿热病篇》第一条“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苔白,口渴不引饮,”论述了湿温病初起的典型见症及辨证要点。为湿热病初起的辨证提纲。湿热病初起湿遏卫气,阳气被郁,故感恶寒。其发热为身热不扬,头以昏胀为主,疼痛不甚,伴有身困,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湿阻见症。而伤寒表证,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身疼痛较甚,肌表无汗,脉象浮紧,表现一派卫阳,肌腠甚至经络为寒邪所郁的见症。

3所谓湿热正局,是指湿热病必见之证;而变局则是指在湿热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兼变证。正局之典型见症为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苔白或黄,口渴不引饮。而变局则因“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多兼厥阴风木”出现耳聋,干呕,发痉发厥。

4懊憹的病位在胸膈,其症较烦闷为重;脘闷的病位在胸下腹上,二者同见,示其病变范围较大。湿热病证,壮热口渴,脘闷懊憹,时谵语,三者并见,薛氏认为是“浊邪蒙扰上焦”且治用“涌泄”目的是宣泄胸膈。辨为病在胸脘而非阳明,心包病变的根据是“一为阳明气热,是无形热盛,它除壮热口渴外,必有汗多脉洪的热迫津现象,必无浊邪内郁的懊憹,胸闷症状。本证之口渴是与其初起之口渴不想饮水相较而言,不似阳明热盛的口渴引饮。二是热陷心包,其症谵语必重,甚则神识昏迷,舌质红绛,舌蹇肢厥,和本证之脘闷懊憹,时有谵语,显然有别。

5“呕吐清水或痰多”是由于素有痰饮内蕴,郁遏肝胆之火上逆,胆胃不和而呕吐清水或痰多,即“土壅木郁”的结果。除了呕吐清水或痰多这一主证外,尚有口苦,苔垢腻,脉弦滑等症。治宜化痰涤饮,清胆和胃降逆。用温胆汤和瓜蒌、碧玉散治之。

“呕恶水止”是由于湿热余邪犯胃,致胃失和降之常而气逆于上。本证还当有;口渴不欲饮,苔见黄微腻,治宜清化湿热,通降肺胃。用川连清除湿热,降胃火上冲,苏叶降逆顺气,则呕恶自除。

6本证多见于湿热病后期,症见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等。乃由于湿热先伤阳分,日久及阴分,即由气分入于营血,而致阴阳两困,气血凝滞,则病邪更无外泄之机,继而深入厥阴,使血络凝滞。所谓“主”指“正”而言,包括阴阳,气血,脏腑,血脉等。所谓“客”是指“病”邪,在此指暑湿病邪,“主客浑受”即为暑湿病邪久留,乘精血正气亏耗衰微而深入阴分和血脉之中,并与淤滞之气互结,胶困难解,形成络脉凝淤之顽疾。治当活血通络,破滞化淤。药以地鳖虫,鳖甲,穿山甲,僵蚕等灵动之品搜剔经络,散淤破滞;桃仁活血逐淤,润通而引邪尽泄于下;柴胡升举阳气,引厥阴之邪从少阳而出,淤滞除,络脉通,其邪可解。

7暑湿之邪淤滞肺络,肺气不降,气逆而上,其证为实。实喘声高息壅,呼吸粗大,咳喘不止,昼夜不休,伴有苔厚腻,口渴不欲饮,脉濡软而数,治以泻肺清暑,方用葶苈泻肺,枇杷叶降肺气,配合六一散导暑下行。暑伤元气为虚,虚则喘声低怯,咳喘断续,呼吸浅弱,口渴汗多,脉虚软或散大,甚或脉虚欲绝。治宜益气敛肺,方用生脉散。

8湿伏中焦和湿滞阳明两者共同点是湿热均在中焦,湿重热轻,病位侧重在脾,治宜辛开,不同点:湿滞阳明为湿浊极盛,阻于中焦脾胃,尚未化热,除了舌遍体白,口渴外,还应脘痞,恶心,腹胀等证,治疗用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温燥之品辛开极盛之湿浊。湿伏中焦为湿邪内阻中焦,始渐化热,湿重于热之症。;临床以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为表现。治疗宜辛开化湿为主,少佐清热之品,所以薛氏用杏仁,桔梗,枳壳轻苦微辛,宣利肺气,取其气化则湿化;藿香、佩兰、菖蒲、蔻仁、郁金芳香运脾化湿;苍术、厚朴、草果、半夏苦温燥湿;因湿已化热用六一淡渗利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查看成考资讯<<< >>>查看远程资讯<<<
院校推荐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

收起

资讯动态

自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