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人体解剖生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4章(2)
11、当睫状肌收缩时可使D
A、角膜曲度增大B、瞳孔缩小C、晶状体曲度减小D、晶状体曲度增大
12、对暗光敏感的视杆细胞位于C
A、视神经乳头B、黄斑C、视网膜周边部D、视网膜中央凹
1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为:B
A.色素上皮细胞B.视锥和视杆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
14、老视发生的原因主要是:B
A.晶状体透明度改变B.晶状体弹性减弱C.角膜曲率改变
D.角膜透明度改变E.房水循环障碍
15、对视杆细胞而言,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A.分布在中央凹B.含有视紫红质C.对光的敏感度较高
D.能辨别明暗
16、关于对视锥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
A.愈近视网膜中心部,视锥细胞愈多B.中央凹处分布最密集
C.视网膜周边部,视锥细胞少D.对光的敏感度较差
E.与颜色的辨别无关
17、在中央凹的中心,对光的感受分辨力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C
A.此处感光细胞兴奋性高B.感光细胞中感光色素含量高
C.其信息传递系统成单线联系D.其信息传递系统成聚合联系
E.此处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大量处于合成状态
18、根据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幅度最大部位就越靠近A
A、蜗底部B、蜗顶部C、耳蜗中段D、耳蜗全段
19、中耳结构不包括D
A、鼓室B、听小骨C、咽鼓管D、基底膜
20、声音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是:B
A、骨传导B、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C、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D、外耳→鼓膜→听骨链→圆窗→内耳
21、耳蜗顶部的基底膜受到损害时,可能出现的感官障碍是A
A、低频声音B、中频声音C、高频声音D、各种频率的声音
22、飞机上升或下降时,乘客做吞咽运动,其生理意义在于调节D
A、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B、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C、圆窗膜两侧的压力平衡D、鼓室压力与大气压之间的平衡
23、关于基底膜振动,正确的叙述是B
A、声音频率越高,最大振动越近顶部B、声音频率越低,最大振动越近顶部
C、声音频率越低,最大振动越近底部D、声音频率越低,最大振动越近中部
24、声波感受器是A
A、耳蜗基底膜毛细胞B、球囊斑毛细胞C、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D、椭圆囊斑毛细胞
25、声音由外耳传向内耳的最佳通路是C
A、颅骨→骨迷路→内淋巴B、鼓膜→鼓室→圆窗的途径
C、鼓膜→听骨链→卵圆窗D、咽鼓管→鼓室→卵圆窗
26、听觉的感受器是A
A、耳蜗螺旋器B、内淋巴与蜗管C、外淋巴与卵圆窗D、鼓膜与听骨链
27、耳廓和外耳道的主要作用在于A
A、传音作用和增压作用B、集音作用和共鸣作用
C、感音换能作用D、对声音信息只有整合作用
28、与声波传导无关的结构是D
A、鼓膜B、听小骨与卵圆窗C、内耳淋巴D、膜半规管
29、听骨链的主要功能是C
A、集音作用B、共鸣作用C、增压效应D、减压效应
30、连接中耳和咽部的管道是B
A、蜗管B、咽鼓管C、前庭阶D、鼓阶
31、鼓阶与前庭阶两者间的压力平衡经过哪一结构?C
A.咽鼓管B.蜗管C.蜗孔D.圆窗
32、飞机上升和下降时,嘱乘客作吞咽动作其生理意义在于:D
A.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B.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C.调节圆窗膜内外压力平衡D.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
33、柯蒂器位于下列哪一结构上:C
A.前庭膜B.盖膜C.基底膜D.圆窗膜
34、基底膜由底部到顶部:B
A.逐渐变窄B.逐渐变宽C.逐渐变薄D.逐渐变厚E.宽度不变
35、耳蜗底部受损时,出现的听力障碍主要是:A
A.高频听力B.低频听力C.中频听力D.中、低频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