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A.运输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要素
2.任何一个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规律D.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3.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
A.生产要素B.生产力的要素C.生产资料D.物质资料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B.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揭示经济规律D.揭露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实质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商品及其交换的基本规律D.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规律
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7.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B.使用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D.资金构成的
8.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是()
A.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成正比
B.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成反比
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9.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与()
A.体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B.体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C.与不变资本的量成正比
D.与预付资本的量成正比
10.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
11.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A.名义工资B.实际工资C.计时工资D.计件工资
12.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D.从100%增加到300%
13.资本总公式是()
A.G—W—GB.G—W—G′C.W—G—WD.W—G—W′
14.资本集中是()
A.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通过合并现有的分散资本实现的
C.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D.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15.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A.C∶V表示B.V∶C表示C.Pm∶A表示D.m/V表示
16.G—W
……P……W′-G′是()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D.商业资本的循环公式
17.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资本构成,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品资本D.流通资本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B.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9.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B.生产绝对过剩
C.供给大于需求D.需求大于供给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ⅡCB.Iv+m=ⅡC
C.Ⅱc+v+m=Iv+m+Ⅱv+mD.Ic+v+m=Iv+△v+
+Ⅱv+△v+
21.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A.土地有优劣之分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土地的特殊用途
22.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A.既让渡使用权,又放弃所有权
B.只让渡其使用权而没有放弃所有权
C.只放弃所有权而没有让渡使用权
D.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
23.商业资本的职能()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销售商品,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补偿商业流通费用
24.平均利润的来源是()
A.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各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本部门预付资本总额D.全社会预付资本总额
25.同一资本,在同一时期获得的利润(P)和剩余价值(m)在量上的关系是()
A.p>mB.p
C.p=mD.p和m无关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能够实行经济计划化,消除经济危机
B.能够改变资本主义性质,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能够改善人民生活,使劳动者摆脱受剥削的地位
D.能够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
27.虽然垄断组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目的都是为了()
A.垄断先进技术B.瓜分销售市场
C.控制生产数量D.攫取垄断利润
28.资本主义垄断利润的来源是()
A.现代先进技术B.科学管理体制
C.资本家的垄断地位D.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创造的剩余价值
29.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在()
A.它是借贷的中介者B.它是收支的代理者
C.它是万能的垄断者D.它是货币的发放者
30.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
A.先进的技术获得的B.科学的管理获得的
C.新颖的产品获得的D.垄断地位获得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目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包括()
A.劳动者的劳动B.劳动者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E.劳动方式
2.社会生产总过程所包括的几个环节是()
A.生产B.分配C.交换
D.消费E.管理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本质联系是()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本质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本质
4.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5.剩余价值()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
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D.是产生于售卖阶段的价值
E.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6.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A.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B.是以单个资本增大为前提
C.是指C∶V中C的比重增大D.是指C∶V中V的比重增大
E.是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原因
7.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为了()
A.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B.更多地获取剩余价值
C.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D.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
E.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8.产业资本的循环是()
A.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B.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的统一
C.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统一D.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E.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9.根据所学的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可知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之一
B.绝对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需要交纳的地租
C.绝对地租的量等于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D.绝对地租的量取决于农产品的实际售价与其价值的差额
E.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实际价值的差额
10.垄断组织形式包括()
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
D.康采恩E.混合联合公司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共七题,任选五题,如七题都做,以前五题计分,后二题无效。)
1.简述人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
2.简述劳动二重性学说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意义。
3.资本的本质。
4.简述加速资本周转对生产剩余价值的影响。
5.简述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实质。
6.简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途径。
7.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3题,任选二题,如3题都做,以前2题计分,后一题无效)
1.试述价值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内容、起作用的形式以及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试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05 000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2.C3.C4.C5.B
6.B7.B8.D9.A10.A
11.B12.D13.B14.B15.A
16.A17.A18.D19.C20.B
21.A22.B23.C24.B25.C
26.D27.D28.D29.C3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CD2.ABCD3.ABCD4.ABCDE5.ACE
6.ABCE7.BC8.ABCD9.BE10.ABCDE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经济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1)人在发现和认识经济规律上有早有晚,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有深有浅;(2)人们可以综合研究各种经济规律的作用,根据客观经济条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实现形式。
2.(1)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所完成的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2)由于确立了劳动二重性原理,确立了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3)正是依靠了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
3.①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但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它们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的手段,才成为资本。③因此,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的,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劳动的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4.(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而遭受价值上的损失。
(2)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
(3)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5.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土地的资本主义的经营垄断。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有好坏,好地有限(土地有优劣之分)级差地租的实质,级差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利润)
6.①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②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1)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可以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减少,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值。(2)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两个结果:一是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二是能降低单位产品的价值和价格,提高群众的实际购买力。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共同特征)是:(1)一切经济活动都和市场相联系,市场机制成为促使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基础运行机制,(2)一切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拥有的权力,(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4)各种经济活动都按各种有关的法规来进行。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价值规律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所以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
(3)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是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互相背离;
(4)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的分配比例;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2.(1)相对过剩人口,就是相对于资本的需求而表现的过剩劳动人口。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因为:(1)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同量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2)与此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因为技术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和剥削的加重使大批儿童和妇女、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及竞争中失败的一些中小资本家加入到雇佣劳动者的队伍中来。需求相对减少的同时供给不断增加,必然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相对过剩人口作为产业后备军是劳动力的蓄水池,它的存在可以为资本家随时提供追加的劳动力,并形成对在业工人的巨大压力,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3.(1)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
(2)改革是克服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病,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必经途径。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问题。如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等,严重压抑了企业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需要。
(3)改革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进行历史性竞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