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复习题(9)
3.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报刊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结局如何?
国统区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的出现,是国共两党激战之际新闻界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早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国统区就兴起了一股宣传,第三条道路'的潮流。其代表人物中有不少是民主党派成员。1947年2月国共合作破裂后,《观察《新路》、《大学评论》、《时与文》、《世纪评论》、《大公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了不少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将,第三条道路'运动推向了设法。其中最有代表的是《观察》周刊。该刊于1946年9月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945年11月至1946年4月在重庆出版的《客观》周刊,储安平创办并任主编。该刊从西方自由主义理念出发,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表示失望与不满,发表过不少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文章,同时对中国革命运动也缺乏认识,反对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认为共产党胜利,只能是,以暴易暴'。在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之后,美国帝国主义看到国民党政权已呈崩溃之势,更为积极地扶植,第三种势力',主张让,自由主义分子'领导中国,因而在1948年间又出现了一轮规模更大的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声势。1948年1月1日,《大公报》发表社论,承认,武力不能解决问题',希望这一年能成为,人类沉醉之年'。接着,该报陆续发表《自由主义者的信念》、《国际第三方面势力的抬头》等社论,宣传,自由主义'的,中间路线',强调,自由主义者的信念',号召,自由分子站起来',倡议实行多党竞争制,有时还自我民主社会主义者。国民党政府中一部分负责工业生产的官员和一些学者教授,也于1948年3月1日在北平创建,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会',并于5月15日创办该组织的机关刊物《新路》周刊,宣传走改良主义的,新路',即,第三条道路'。1948年7月,国民党立法委员刘不同等人在南京创办《大学评论》周刊,也打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招牌,反映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力量借,第三条道路'的幌子,来进行政治投机的图谋。由于,第三条道路'确实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尚未摆脱个人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要求与情绪,因而在一个内影响十分广泛。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国统区进步报刊对这一主张进行驳斥与批判。对于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活动,濒临崩溃边缘的国民党当局则采取法西斯高压政策,大肆民摧残。早在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后,国民党当局就于10月下旬下令解散民主同盟,在事实上封杀,第三条道路'。1947年12月30日,《中央日报》发表陶希圣秉承蒋介石意旨撰写的评论,对同情学生运动的《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进行指名道姓的人身攻击。1948年7月8日,国民党政府下令《新民报》南京版日、晚两刊,永久停刊'。7月10日,王芸生在《大公报》上发表题为《由新民报停刊谈出版法》的社评,表示同情《新民报》,讥讽国民党政府出版法是袁世凯时代的产物。对此,《中央日报》又连续发表了几篇由陶希圣执笔的社评,对《大公报》与王芸生进行进行攻击与威胁。10月,《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在野党的特权》,攻击王芸生,是新华社广播的应声虫',19日,又发表社论《王芸生之第三查》,追查王芸生的政治表现。在此情势下,王芸生被迫于11月离开上海去香港,1949年3月初奔赴解放区,加入了人民新闻工作者的行列。同时,倡导自由主义新闻理念的《观察》周刊也由于国民党反动真面目的暴露而改变政治立场,不再发表批评共产党的文章,还公开揭露该刊受国民党当局压制的情形,为一些推动舆论阵地的民主人士吴晗、张志让等人提供讲坛。1948年12月,国民党当局下令查封《观察》周刊,主编储安平愤而离沪去解放区,投身于人民新闻工作者行列。至此,美帝国主义者寄予厚望的,第三条道路'彻底破产,其宣传活动也戛然告终。
4.新华社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抗战胜利后,新华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组织建设方面,新华社总社的工作机构较前扩大充实,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英文广播、口语广播4个编辑部门。各解放区的总分社、新的解放区和重庆、北平、南京3个大城市的分社也先后建立。至1946年4月,新华社在国内已建成总分社9个、分社40多个。此后,中共中央又提出了,全党办通讯社'的口号,制定了《新华社、解放日报暂行管理规则》,对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实行报社合一、以通讯社为主的体制,新华通讯社社长与总编,分别兼任《解放日报》社社长与总编辑。在业务建设方面,新华社总社提出了提高报道水平、改进新闻写作、加紧业务学习等新的任务与要求。在解放战争时期,军事宣传报道是人民新闻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新华社和新华广播电台还成功地组织瓦解敌军和争取蒋家军属的宣传报道。……
5.评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与意义。
①土改运动中,新华社和解放区的其他报刊、电台立即展开有关土改运动的宣传报道活动。但是,在土改初期,实际工作中一度出现右的倾向,土改宣传报道也犯了不少右倾错误。②右倾错误的主要是表现是诸多报道的失实。这妨害了土改运动的展开,还损害了人民新闻事业的形象,广大农民对报纸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对此,自1947年6月起,《晋绥日报》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的右的倾向和存在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6月15日,该报整版刊登苏联剧本《前线》中,客里空'的情节。6月18日,该报与新华社晋绥分社联名发表《关于,客里空'检查》,连载4天,将检查的重点指向报社领导人员,提出把肃清,客里空'与检查端正领导作风结合起来。该运动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并通过新华社的宣传报道,推广到其他地区,新华社为此专门撰文。在其号召下,各个解放区的新闻界自9月起普遍开展了反对,客里空'运动。③这声由《晋绥日报》发起的解放区新闻战线的反,客里空'运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A.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实,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B.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货币,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但是,在该运动中,也存在,左'的偏向,误伤了一些好人。